【媒体聚焦】(中国网)“橙”载革命记忆“机”扬红色精神
作者:“机”扬红韵调研团队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21 阅读量:


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机”扬红韵调研团队于2024年1月深入雷波县,以金沙镇阳光社区为中心,辐射周边5公里至县城区范围。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与当地农户和相关部门人员的交流等方式,深入剖析雷波“农业 + 红色”融合发展的现状,挖掘潜力,探寻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

图为社区志愿活动 刘洋供图

踏入雷波县,3.84万亩脐橙园在金沙江畔绵延似海,金灿灿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截至2024年,雷波脐橙年产量3.9万吨,产值4.68亿元,品牌价值评估高达25.77亿元。然而,农业发展也遭遇不少难题。农业生产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偏小,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应用成本较高,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不是橙子不甜,是产业化程度不够。”调研队长游梦指着一组数据——“百里长廊”串联多个乡镇,涉及42985人,平均每人种植面积仅为0.89亩,人均毛利润仅万余元。对此,调研团队立足阳光社区现有的集体经济制度,提出“政府 + 合作社 + 农户”利益共同体的解决方案。团队建议社区仿照赣南由县农投公司牵头成立雷波脐橙产业联盟,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包装设计和销售渠道。农户和合作社可以通过参与产业联盟,按照标准进行脐橙种植,从而获得稳定且更高收益的分红机会。

图为金沙镇阳光社区2024年经济分红大会 刘洋供图

当脐橙的清香漫过山岗,红军长征的号角仿佛仍在雷波的山谷间回响。雷波,作为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拥有众多红色文化遗迹和彝汉友谊故事。雷波县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17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52.8%。但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宣传面临挑战。尽管雷波县已经开展了红色资源普查工作,确定了11处红色遗址,但红色资源的宣传大多集中在纪念馆、陵园等传统形式上,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为此,雷波县组建了“银发专家团”,邀请退休干部参与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阳光社区书记刘洋感慨:“既要守护记忆的本真,也得让文物‘活’起来。”

图为“说变化 感党恩”宣传月活动 刘洋供图

对此,团队建议在原有环境卫生、公益活动、移风易俗等积分项目基础上进行制度升级,新增设"红色守护"专项积分机制。该机制鼓励居民通过参与革命旧址日常巡查、环境维护、革命故事讲解等文化保护工作,根据服务时长和质量获取积分。所获积分除可继续在社区"阳光超市"兑换生活物资外,新增定向兑换辖区农户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渠道,由此形成"居民护文脉、农户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图为居民用积分兑换物资现场 刘洋供图

雷波县积极探索“农业 + 红色”融合发展模式。例如,“脐橙采摘 + 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聆听红军长征的故事。此外,当地企业推出的“红军粮”脐橙礼盒,采用长征主题元素进行设计,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内涵。不过,仍然存在“资源整合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基础设施薄弱,红色景点与农业基地之间道路狭窄且路况较差”等诸多问题。“最大的堵点不在资源,而在连接。”为解决此类问题,翠屏区援彝工作队投入2290万元,打造"百里江景+巨型水电+脐橙长廊"农旅融合基地,加强基础建设。

但据团队大致测算,景点间平均通行时间仍达47分钟。而雷波地处山区,中短途距离常以出租为主要出行方式,为此提出的"微路网"改造方案颇具巧思:利用现有村道设置12个"红橙驿站",集成电动车租赁、5G导览等功能;引入滴滴定制客运实现动态拼车,参照九寨沟模式提升通勤效率。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则可以构建数字孪生系统——扫描脐橙溯源码,既能查看生长数据,又能观看关联红色故事动画。

图为翠屏区联广东佛山援建项目 刘洋供图

四川农业大学“机”扬红韵调研团队的此次调研具有重要意义。团队通过对雷波县“农业 + 红色”融合发展的深入调研,让农户更加清晰地认识农业现状并调整策略,促使当地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为“农业 + 红色”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提供助力。当夕阳为脐橙镀上橙红,这场农业与红色文化的交响,正演绎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青春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