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机电学院2025年秋季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结题答辩在6教201会议室举行。学院教学院长张黎骅、电气系副系主任彭英琦、电子系副系主任黄鹏、农机系副系主任吕小荣及学院教学秘书杨梅组成评审组出席会议。
《基于电特性与计算机视觉的番茄成熟度检测系统》《温室采摘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优化研究》《农田氨气实时传感系统的构筑》等14个科研项目参与答辩,涵盖智能农业装备、机器人路径规划、环境监测技术等前沿领域。答辩采用“5+3”模式,各项目组在限定时间内清晰阐述研究过程、创新点及取得的成果,评审专家组从项目创新性、实验设计合理性、数据支撑充分性、实际应用潜力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经专家组严格评审,14个项目全部通过结题答辩。评审组肯定了项目在技术实现、问题解决思路等方面的亮点,同时指出部分结题报告存在研究过程展现不足、数据分析深度不够等问题。
张黎骅在总结中强调,学校设立科研兴趣计划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完整科研流程锤炼综合能力,而非单纯追求科研成果。他特别要求结题材料必须真实反映研究过程,附实验原始记录、测试报告等佐证资料。
此次答辩不仅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检验,更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学院将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兴趣激发-能力提升-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培育机制,引导学生将个人科研追求融入国家发展需求,成长为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